诗书画三绝奇才的人生路

作者:黄木水
——访香江游子陈冷月 

    人物简介:陈冷月仁岳,号香江游子,楼号卧云山斋。香江流落,武夷隐居十载。1938年生于福建长乐,系闽中诗文巨擘陈衍、何振岱嫡传弟子刘蘅先生的高足。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纽约四海诗社、香港美术家协会、福建美术家协会 、香港福建书画研究会等会员,原福建逸仙诗社副社长,武夷诗词学会顾问。著有《掖海楼诗词集》。出版有《陈冷月诗画集》、《陈冷月绝句三百首》、《陈冷月诗词歌赋书画集粹》等专著和画册。
    
拜师求艺
 
    师事闽中诗文巨擘陈衍、何振岱嫡传弟子刘蘅先生,追随近半世纪。因慨国粹凋零,刻意追寻传统笔墨,沉于诗湎于画亦痴于书。淡泊利名,散懒成性。因慕陶渊明、王元章之高节,于知命之年幡然归隐武夷。稀龄又于闽江之滨,妙峰山下置《八梅园》以为吟咏之所。 
    陈冷月追随福州八才女刘蘅先生学诗、学画、学文近半世纪。故能诗、书、画、赋。刘蘅师从晚清举人陈衍、何振岱,且终生追随。何振岱系光绪进士谢章铤之徒,乃闽省古文大家,主讲致用书院十六年。陈宝琛、林琴南亦出其门下,实闽中文脉所系。至此己历四代,故画必题诗,如先生在清风明月图上题诗:“清风是故人,明月如知己;日夕共交欢,忘情烟水里”;题青山归养图:“山深水亦清,地僻人亦好;寄身山水间,何妨此中老”,显现文人本色。 
    古语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事师之犹事父也”。陈冷月师从刘蘅才女,文革期间,刘蘅因遭受迫害,停薪十余年,而膝下无子,晚景凄凉,日食难继,陈冷月与众弟子合力赡养扶持。 
    一九七八年陈冷月移居香港,始为独力奉养(其师),二十年从不间断。刘蘅有言:“老人长此受弟之厚养,实在不安,既是惭愧,又是喜慰。眼见多少亲生儿女冷若路人,吾何幸也,吾不孤也!”一九九八年,刘蘅以一百零四岁高龄缘尽人间,陈冷月扶灵亲送荼毗。有诗记其事:“昨日佣金已付邮,愿师安度晚来秋。元龙豪气今犹壮,作画吟诗不用愁。”、“馆金停放已多年,我独承担买米钱,读罢离骚歌五柳,喜看茅屋起炊烟。” 
    品诗赏画为其表,观人行为见其德。陈冷月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德,以示后人。 
   
画上题诗
 
    陈冷月系闽中诗文巨擘陈衍、何振岱嫡传弟子才女刘蘅先生之高足。  
    先生擅长画上题诗,以飘逸洒脱之行草书法,使其作品: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宣诗意,诗表性灵,雅逸与豪情相激荡,传统与时代相呼应。陈冷月契合自然,追古慕今,游戏笔墨于丈纸之间,题扁舟搁浅图:“茅屋数间傍野花,溪边一道坂桥斜;山人已逐利名去,闲却扁舟搁浅沙。”题卧云楼居图:“虚名不爱爱清闲,静写幽怀寄素笺;饭饱诗成无别事,卧云搂上枕书眠。”题云壑碧栖图:“容我斋头一欠伸,黄金散尽不言贫;天长水阔山千里,百幅画成寄此身。”抒发了画家对人生和大自然的感悟和热爱! 
    1991年,陈冷月在香港大会堂高座,举办传统山水个人画展;1994年香港区域市政局为其主办《视艺精英书画展》于元朗、荃湾、沙田三处大会堂;2011年6月24日,再次展其诗、词、歌、赋、书、画于香港大会堂展览馆。其画纯以汉家画法,刻意追寻传统笔墨,继承国粹,弘扬国风。 
 
情系家乡 

    “我身上流淌着长乐人的血。”长乐籍著名书画家陈冷月动情地说,他回家乡举办《情系故土——陈冷月诗书画赋展》,共展出书画作品113幅,并从中择选20幅捐赠给长乐博物馆。  
    从艺几十年,陈冷月说,他的艺术之路源自苦难的童年。  
    在苦难的童年萌发艺术之芽。“1938年,我出生在‘穷山苦竹’(五竹芹山)”,陈冷月介绍说,幼年家境贫苦,5岁时接连丧父、丧母,由两位姑母收养。大姑母家生活同样拮据,陈冷月早早就担负起家庭的重担,每天捡猪粪、拔兔草,还要饱受同龄人的欺辱。那时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争气。10岁那年,陈冷月来到福州的二姑母家,进入私塾学习。回忆起那一段生活,他动情地说:“在私塾,我学习了《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为以后走上书画之路,启蒙了国学基础。我从小就喜欢传统艺术,当时在福州,一分钱可以租三四本小人书,我就照着书临摹。我喜欢听评书,那时福州有个很出名的民间说书艺人朱光龙,他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听得如痴如醉,肚子饿了也不知道。我最初的古典文学知识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   
    1959年,陈冷月考入福建高等商业学校,毕业后进入福州民用建筑公司。1968年,经同学介绍,陈冷月认识了当时在省文史馆工作的“闽中八才女”之一刘蘅,并拜她为师潜心学习书画,从此走上了艺术创作之路。
     如今,陈冷月是集诗词、书法、山水画为一体的三绝奇才,1991年在香港大会堂高座举办他的首次画展,即获成功,作品被各方收藏。1994年香港区域市政局为其主办元朗、荃湾、沙田三处大会堂巡廻书画展。随后选择筑室武夷,隐居求志。十年潜修,足不涉世。其画纯以汉家画法,不取西洋,刻意追寻传统笔墨。保存国粹,传继文明。他在追寻传统笔墨的同时,又专研传统书法传统诗词,入室登堂,皆臻上乘。画毕题诗,必使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表性灵,画宣诗意,雅逸与豪情相激蕩,传统与现代相呼应。睥睨当世,俯仰乾坤。题扁舟搁浅图:“茅屋数间傍野花,溪边一道坂桥斜;山人已逐利名去,闲却扁舟搁浅沙。”题卧云楼居图:“虚名不爱爱清闲,静写幽怀寄素笺;饭饱诗成无别事,卧云搂上枕书眠。”、题竹坞幽棲图:“万竹抱山绕宅生,数株松柏自枯荣;山人不惯红尘软,爱住此间天地清”。洒脱灵动的表达了心中的向往,诉说着画家对山川自然的感悟,抒发了,对博大精深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大中华的无限热爱。

新闻来源:财富海西杂志社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14-04-05 19:15:21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