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天地于方寸 收乾坤于纸内

作者:高巍
——访福建山水画家高洪懋

    2002年秋天,在大陆一家慈善机构举办的“爱心慈善书画拍卖会”上,在众多拍卖品中,福建山水画家高洪懋的《山高清远图》特别抢眼,尤为我钟爱,也深深吸引了我,翠绿峰峦层层叠翠,高山之间溪流直泻而下,真有唐人“山中一夜雨,树抄百重泉”的诗情。在朋友引荐下认识了高洪懋先生。可能是同宗同姓的缘故,交谈甚为投机,日久成知音,继而也品读了不少高洪懋先生的作品。
    高洪懋先生自由喜爱书画,十八岁入福建著名书法篆刻家何孝鼎先生门下研习书法、篆刻。何老十分疼爱这位聪慧好学的学生,精心教诲,日有渐长,量他有鸿鹄之志,日后前途无可限量,为其取名“高鸿”,愿爱徒鸿志高翔,并赠对联“高足称何愧,鸿声播鼎名” 以勉之。在何老的引荐下,高洪懋先生先后拜林逸尘、章友芝为师,开始学习山水、花鸟画。“文革”后恢复高考,正在闽侯插队务劳的高洪懋先生在劳动之余不忘读书习画,终能如愿以偿考入福州市工艺美术学校(今闽江学院美术系),成为“文革”后该校第一批学员。三年的学校生活,其间大陆著名画家郑百重先生是他们的山水和艺术理论老师。出于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山水画寄托情思特殊艺术载体的向往,高洪懋先生开始对传统山水画的不懈追求。
    中国山水画自魏晋起渐渐从人物画中脱离出来,成为中国画中一类重要的作品题材。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养,咫尺天涯的视觉效果,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诗情,是中国画天人合一意境的历史集成,是知山乐水、大田园观民居意识的集中体现,人们在千秋永立的高山流水面前,品味到萧条空寂与静穆平和,这正适合高洪懋先生的内心世界和包容大度情怀。高洪懋先生品性敦厚,为人谦恭,处事认真,在他的许多作品中,不难看出他除了传统技法娴熟,笔墨功底扎实,图式新颖独特,构图气运贯通,彩墨交融平和的特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一挥而就的作品,而是件件经过精心构思,细微落墨,反复渲染的佳作,诚然是由高先生一惯处事严谨的性格所练就的。他的作品呈现给人们的是清晰亮丽,气韵和谐的大自然风光景象。
    2009年中秋节后一天,我造访了高先生的画室,只见一间不到十三平方的房间里铺了一张大板,高先生正伏案创作一组以榕树为题材的作品,随即他拿出已画好的几张让我评点。《榕的传说》、《榕的福荫》、《榕的恒古》、《榕的伟岸》四幅作品将福州的市树加以表现,用墨变化灵活,老干与新枝,树叶的疏密都相宜得当,将榕树独木成林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笔墨间蕴含着对榕树沧桑的思考,这是本土画家所要坚守的创作热土,也是当代艺术家可贵的民族底蕴。
    北宋画家荆浩曾经在他的国画著作《笔法记》与《山水节要》里提出“明物象之深”、“搜妙创真”的师法自然说。纵观高洪懋先生所走的创作之路和他的作品,可谓取材于自然而深得自然之妙,于淡定间见妙趣。山水画讲究愈小而大的意蕴之理,这也是中国古典美学命题的关键。我们常说的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韵外之致的美学品质,就是对愈小而大这一命题的艺术理解。在高洪懋先生的作品中处处表现着这一美学特质,它让人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情境中知觉物我合一、象于无形的一种特殊的大象与大音,若说他的山水画作品的感动之处,最大的原因莫过于此吧。(本文作者台北艺术学院教授)
 
    相关链接:
    2007年参加国家司法部举办的书画比赛,作品《莲洁清白》获二等奖;
    2008年编辑《高洪懋中国画选集》;
    2009年作品《青山叠翠》获福建省政法干警书画比赛一等奖;
    2010年作品《江流天地外》参加在台湾举办的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
    2011年5月参加由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山水情缘》画展;
    2012年元旦,由福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办、乌山画院承办《走进大山》高洪懋山水画个人画展; 
    2012年5月参加山东日照书画院举办的《闽风》中国画邀请展。

新闻来源:财富海西杂志社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14-04-05 19:07:17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