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药大学助推海西中医药产业升级

作者:张颖 林铭
  今年7月起,福建中医药大学师生一行与宁化县林业局共同组织了一次中药材资源普查,他们在宁化县的崇山峻岭上奔波了2个月,“每个人每天平均走的山路都有25-30公里,很多人脚都起泡了,还得冒险攀爬上悬崖峭壁采摘一些植物标本”。
    “虽然辛苦,但是收获颇丰。”福建中医药大学的副校长梁一池教授笑着说,“我们发现了300余种在该县尚未记载的中药材,其中如赤子罗汉果等一些中药材在《福建植物志》上也未曾有记载。”
    据悉,福建中医药大学3年来坚持开展全省药用植物资源普查,他们走遍了闽西北7个县,共整理了2000多份的药用植物标本,并发现了一些濒危的野生药材品种。“这项工作非常急迫,省里制定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但是摸清家底才谈得上种植开发利用。”梁一池教授诚恳地说道,“作为福建省唯一的中医药大学,我们有科研方面的优势,在服务地方经济上责无旁贷。”

资源摸底,创造出万亩“草珊瑚之乡”

    三明市三元区是全国闻名的“草珊瑚之乡”,全国知名药厂例如江中药业和广药集团都从这里采购草珊瑚。而对于我省名优中成药产品“片仔癀”和“新癀片”而言,意味着就近解决稳定优质的原材料来源,不必再从缅甸进口原材料。
    “目前,每年的需求量稳定在2000吨,而且与进口药材相比,我们的草珊瑚有效含量高,质优价廉。”梁一池教授非常自豪地说道。几年前经人引荐,他在三明三元区的吉口发现了1万多株原生态草珊瑚群落。“全分布区产地试验分析表明,全国55个不同产地的草珊瑚中,我们福建的药性活性物质含量最高。”这一切发现让梁教授心情振奋,但是要成为合格的药材,必须符合标准化种植GAP标准。于是他领导的团队攻关研究出林下栽培技术,目前已经成功推广种植1万多亩,2009年成功通过了国家的“道地草珊瑚示范基地”验收。
    “这个称号就是金字招牌,大大提高了闽产药材在国内外中药市场的竞争力。”梁教授说道。福建中药资源丰富,全省药用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19.2%。其中,属福建省道地名产药材30种,大宗药材82种,珍稀名贵药材27种。但是在深度开发方面,还是“养在深闺人不知”。
    自去年学校承担第一批“三明市道地药材(肿节风、黄精和虎杖)示范基地” 通过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组织评审认证后,今年学校又承担了第二批“三明市道地药材(建莲子和海风藤)的示范基地”认证申报工作,推进了地方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与品牌化工作。

校地企合作,两支点为医药产业装引擎

    随着生物医药产业在闽西北的崛起,政府和企业认识到需要更强大的研发引擎来提升产业的高度和深度。
    近年来,福建中医药大学注重与地方项目的对接,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形成了服务地方经济的一大支点。他们先后与柘荣县、三明三元区、宁化县等签订了“校县(区)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协议书”,为中医药应用研究与开发搭建桥梁。
    目前,学校与柘荣县就共同推进“海西药城”的建设达成一系列的框架合作协议,开展食用型太子油、太子参无糖片(饮片)、太子参奶等太子参系列产品的研发及质量控制。在宁化县,学校组织科研人员重点对虎杖、银杏、重楼、油茶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在光泽县开展“厚朴规范化种植及厚朴叶的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在永春县开展“地方特色药材活性成分筛选”,支持其生物医药项目研究等。
    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则是服务地方经济的另一支点。
    他们与欧中科技发展中心、福建省龙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合作共建“福建省天然植物药萃取技术研究中心”;与三明华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共建“闽西北道地中药材有效物质提取分离产业化平台”;与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中药新药研发平台”;“福建省中药临床前研究与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得到省科技厅立项建设……
    这一系列研发平台的建立,“将对解决福建省中药产业提取纯化的共性和关键性技术问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以往省内药厂都得到京沪等地高校寻求帮助解决的难题,未来将有望在省内解决。”福建中医药大学科技产业处负责人表示。
    在今年第八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学校与宁德市瑞春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无患子药用植物繁育及配套技术推广应用”、与永安天奇健金线莲生态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金线莲快繁技术及种质资源收集利用研究”的合作协议书。今年7月,学校还组织了十多位专家、教授参加“龙岩市6·18项目成果对接会”,与当地企业签订了“巴戟天系列产品研发”、“甘草次酸酯药物筛选”、“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技术”等三个合作项目。
    通过校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与福州屏山制药有限公司合作过程中,“康欣胶囊改善血管性痴呆智能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于2009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雷公藤凝胶制剂治疗中医骨痹的新药临床前研究”获得2009年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题)资金支持。
    目前,学校还与惠好药业集团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在成教学院开设“惠好班”,明年春节开始招生入学,帮助提升员工素质,还将利用惠好旗下的山珍药业进行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方面的开发。
    “药品研发是需要人力物力持久投入的漫长过程,学校将以福建省资源丰富的特色药材或地道药材为原料,重点开展地道药材的中药新药药理药效与毒理学研究、中药新制剂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支持地方经济及中药产业的发展。”梁一池教授语重心长地说道。
    他正在启动“海西建设中药人才高地”计划,不仅瞄准的是开发福建省道地药材,还将考虑的是“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人才问题”。

新闻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10-10-22 13:22:31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