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的“泉州经验”值得借鉴

作者:何金
  小城镇发展战役的实施,使泉州市小城镇建设步入快车道。记者从泉州市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南安水头镇、晋江金井镇、安溪龙门镇这3个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以排头兵的姿态,精心打造总投资572亿元的151个项目,演绎以“城乡融合、小城大计”为主题的泉州版“小城故事”。
    泉州市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0日,上述三镇已开工项目125个,完成投资4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8%,项目总投资、年度计划投资和已完成投资等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高起点规划:项目推进,规划要先行。

    十年再造一个新水头。瞄准“国际化石材产业总部基地”、“泉州南翼现代化海滨工贸中型城市”目标,雄心勃勃的水头镇,规划站位高远,采取西拓东优、北扩南接的空间整合战略,形成“一轴两带三区多组团”的功能分区布局。
    主动融入海西城市群、泉州环湾发展和晋江沿江面海发展战略,以“3215”工程(三城二区一带五大工程)为抓手,打造“休闲活力港湾,滨海宜居新城”,小城镇金井正涌动着大梦想,憧憬着如诗如画的未来。
    凭借丰富的温泉和美丽的生态,搭上厦沙、沈海复线双高速,龙门镇亮出精心设计的新名片——“闽南旅游宜居公园城市”,“一心两轴多组团”的空间布局,5公里长的小城镇建设启动区上项目密集,鱼跃成龙之梦正在腾飞。
    泉州市把规划编制和管理作为试点工作的关键环节,坚持用高标准的规划引导小城镇综合发展。在规划编制时注重适度超前,在区位意识上,跳出县域经济的发展局限,形成与周边更广阔区域的对接互动,带动区域发展;在聚集要素上,以中小城市的眼光,通盘考虑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为今后发展预留空间。
    目前,水头、石井、龙门三镇的总体规划已完成并通过评审。

破解融资瓶颈

    城镇建设项目多,资金需求量大。在求解“钱从哪里来”问题上,三镇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新模式。
    一是资产化注资。转变财政资金为主体的传统模式,大胆探索以固定资产产权捆绑注资的投融资路子。目前,三镇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投融资平台,统一负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融资和经营管理。
    二是市场化引资。分类制订招商方案,采取BT、BOT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建设和经营。
    三是社会化融资。三镇充分发挥民间资金充沛的优势,把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推向社会,吸引民营资本参与建设。目前,筹建中的水头石材工程学院已吸引民间资金1亿元。同时,打好“侨”牌,走政府与港、澳、台资金及外资联合开发的道路。如水头镇引进港资组建海联开发公司,筹资30多亿元。

产业居住两相宜

    18日,位于晋江金井镇滨海一带的国家(晋江)体育产业基地一片繁忙,几十台大型推土机正在施工。这个体育产业基地将建成集娱乐、休闲、度假、运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经济体。几年后,以金井镇区为中心,将崛起一座现代化城镇。
    住在高档住宅区,足不出户可远眺美丽海景;闲暇时可到海边散步,或品尝海鲜,还可约朋友一起去打高尔夫……这就是晋江城市次中心金井未来的生活图景。
    在水头镇,共有800多家石材企业,过去,大家分散经营,不但形不成市场,还造成环境污染。如今,按照小城镇发展规划,水头镇对镇区重新进行功能布局,第一步,就是将石材企业整理归并,集体迁入工业园区,不仅培育壮大了市场,还使得对石材污染的治理更加集中规范。此外,将那些利用石粉、碎石进行循环生产的石材加工厂也集纳入园,这样,足不出园,生产废料即变废为宝。目前,水头镇800多家石材企业已有500多家进入中南部的工业园区。 空气好了,环境好了,如今的水头更宜居了。
    在龙门镇,按“有进有退、绿色发展”原则对产业进行重新选择,对石材、采矿等污染型企业进行全面整治,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进行关闭,盘活土地资源,“腾笼换鸟”。台湾旺旺、EC国际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平台等多个绿色项目先后进驻。“打造宜居龙门”,这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

新闻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10-10-20 19:36:40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