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国“全程绿色”的食品冠军企业

作者:苏水良
———访中绿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孙少锋

    孙少锋,中绿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拥有研究生学历,并兼任厦门大学国际贸易系的客座教授,2008年胡润百富榜给其定出24亿元人民币的身价。他被誉为泉州的“刘永好”,所生产加工食品外销日本、欧美市场。
    中绿集团总部设在厦门,集团的主体中国绿色食品(控股)有限公司于2004年1月在香港主板上市。中绿集团是一家集绿色农产品种植、保鲜、深加工及绿色食品研发、销售为一体,经国家农业部认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公司旗下拥有9个职能中心,11个事业部,下设子分公司14家,自营基地超过10万亩,合作基地超过30万亩。其中,中绿(天门)现代农业示范区总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达4万余亩。国外办事处2处,厂房占地2600亩,拥有各类先进生产线百余条,冷库储存能力超10万吨。
 
创富之路与传奇人生
 
    孙少锋原本就职于福州政府部门,公务员的经历让他建立了自己的人脉。1998年,孙少锋毅然决定下海,在许多人看来,这个决定来得是如此突然,他传奇的创业历程有如好莱坞电影中描绘那般不可思议。
    1998年,孙少锋在日本的亲戚将其90%的“中国绿色食品”股权相赠,在仕途和商海间,孙少锋选择了后者。
    而后,中国绿色食品公司一如孙少锋为人一样低调,直到其在港募股,受到香港市民的踊跃认购,中绿才进入了大众的视线,孙少锋也才第一次被胡润百富榜、福布斯富豪榜等“盯”上。 
    自从接手公司后,孙少锋在他老家惠安租赁了首个种植基地,之后在螺阳镇霞光村设立首个加工厂房。公司一开始就全新引进了日本销售商提供的种子、种植知识、种植技术、深加工技术,按照日本销售商的要求进行作业,主要种植和生产洗净蔬果、水煮蔬菜、腌制产品。 
    2004年1月13日,中绿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上午,孙少锋被急促的电话吵醒,下属告知他其个人身价已超过5亿元人民币,电话那头孙少锋平静依旧。 
    中绿在香港上市前的2003年12月31日,其公开发售的1.5亿股,每股1.28港元,其中1.35亿作为国际配售,1500万股作为公众认购。信息发布一周之内,其IPO募股达到1603倍,打破了1997年北京控股在香港上市时获得过1276倍的记录。 
    那一天,《华尔街日报》在其头版破天荒地发布了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消息,并高调称此是一股绿色投资旋风。而从在香港公开招股的那天起,公司就不断接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等国家蔬果销售商的订货意向。此后,孙少锋利用募集来的资金扩充并提升现有设施,包括购买新设备,增加冷藏库容量,兴建温室及保护外层等。 
    与此同时,孙少锋也把生产基地从福建省扩展到其他省份,提高种植效益和规模。
 
内外贸并举与做大做强
 
    中国绿色食品公司香港上市之后,中绿的粮制品、罐头、果蔬、鲜果、饮料等百余种产品继续被市场看好,不仅仅扩大了其传统的日本及东南亚市场,还进军到欧美国家。
    2006年初,中绿玉米乳试销成功,启动内贸第一仗取得了开门红。孙少锋率领他的中绿集团乘势而上,一口气喊出了四个口号:成为全程绿色食品的标准种植商、成为全程绿色食品的标准加工商、成为全程绿色食品的标准供应商、成为全程绿色食品的唯一品牌商。孙少锋告诉记者,在国内市场上,碳酸饮料到果蔬饮料早已占据江山,而在欧美流行的粗粮饮料,中绿是第一家在中国国内生产。“粗粮饮料是我们启动内贸的第一块敲门砖。”孙少锋说。
    接着,中绿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发布公告称,投资3亿元人民币,在河北、江西、福建及上海设立新种植基地及加工厂房。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讯号,当时有分析人士认为,中绿在扩大外贸的同时,即将启动潜力最大的中国市场,预期带来的额外收益令投资者十分看好。预言相当有远见。从外贸转向内贸,按孙少锋的想法是,中绿在全国南北两地都建立了生产基地,海拔不同,可以长期供应不同季节及反季节蔬菜、水果等产品,国内的大市场正好成了孙少锋继续“掘金”的起点。
    2006年5月22日,回良玉副总理视察了中绿惠安生产基地,并对公司带动当地农业及农村发展给予了肯定,这也给予了孙少锋莫大的鼓励。在中绿惠安生产基地里,当地农民和农民工在公司统一领导下,开展生产、种植工作,还有公司加农户的合作方式,就是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照中绿及出口种植要求,进行种植生产。就这样,农民种植一亩土地,最高的月收入可达1000元。
 
中绿与绿色文化进行时
 
    孙少锋介绍说,做为一家立志成为绿色产业的领军企业和做最具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品牌,做倡导绿色健康生活的领航者的食品集团公司,正在进行着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建设,力争做到企业在“市场与形象”双轨良性并进发展。用绿色文化去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和提升企业在社会的综合影响力,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孙少锋自豪地提到,中绿产品的生产加工是“全程绿色”,概括起来就是四个绿:
    一是深度的绿,这是从种植就开始的绿色操作;二是广度的绿,以信息化科学管理的工厂形式来进行农业生产,让农产品都取得绿色食品认证;三是生鲜的绿,中绿在大江南北都设立了生产基地,在产地和流通上都保证了产品的生鲜;四是品牌的绿,以扩大绿色食品消费为出发点,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前提下,进行绿色食品文化的传播,成为倡导引领绿色健康生活的领航者。
    一直致力于打造绿色食品的中绿,在完善和提高绿色食品品质的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国内消费者树立起对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的追求。目前,国内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的认知还和国外有着较大的差距,大部分消费者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绿色食品的观念。
    孙少锋认为,这种差距其实来源于文化差别。他形象地解释到:“美国人是用大脑来吃东西的,他只考虑食品的营养成分,至于食品的外形和口感,基本上不多做考虑;而日本人是用眼睛来吃东西的,食物是否具备漂亮的色彩和外形非常重要;而中国人则是用舌头来吃东西的,不管营养,也不太在意外形,关键是要好吃。”
    所以,绿色食品要在国内得到普遍认可,迎合口感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孙少锋认为,国内的食品,首先要注重安全,然后就是口感,再次才是营养和健康。中绿目前倡导的口感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口感。
 
带动致富与回报社会

    孙少锋不仅让自身的财富增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把家乡的人民引上了致富之路。短短8年,中绿就成了中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外如此风光,但在家乡却十分低调,甚至农民工都对他感恩。中绿在全国许多地方建有生产基地,包括在孙少锋的老家惠安。生产基地招用了大量农民工,好多农民工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家,他们为中绿工作,每月可以得到数百元的回报。这样的付出与收获可把那些老人家乐坏了,以前哪里想到年纪这么大了还可以毫不困难地赚到一份工资,老人家们为此人前人后都夸孙少锋:“比自家人还亲!”
    而对于社会慈善事业,孙少锋也特别地关注,特别是2008年从汶川地震发生开始,灾区的状况一直牵动着每一个中绿人的心,集团及所属全国各地的成员纷纷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灾区人民的一片心,中绿集团向灾区赈灾总计500万元。
    5月12日汶川地震伊始,中绿集团立即召开赈灾紧急会议,成立中绿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了紧急赈灾预案,实施整体赈灾三阶段计划:第一阶段,首先调集四川省及周边城市经销商手中产品发往灾区赈灾,尽快缓解灾区严重缺食状况。已有1500箱的饮料已经送达四川灾区灾民手中。第二阶段,通过中绿物流配送中心,分别从福建省和江西省派遣两个中绿抗震救灾爱心车队,急调福建、江西两省的事业部现有的方便面、饮料、大米、蔬菜等食品运送到四川受灾地区。第三阶段,催促福建、江西两省事业部抓紧生产,后续价值180万赈灾物资也尽快送往四川灾区,并且,考虑到在本次地震中有大量的学校损毁,集团计划灾后再投入200万重建中绿学校。
    采访的最后,孙少锋告诉记者,面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面对全球消费者的需求,建造100%绿色、100%安全、100%放心、100%健康的品质工程是中绿人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也是中绿人肩负的伟大使命。在不久的将来,遍布全球的消费者将是中绿集团最丰富的资源,而合作伙伴则是创造这个资源的源泉。相信每一位具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中绿人都能在中绿这个大舞台上跳出自己最美的舞蹈,把中绿集团打造成在国内外市场上处于领袖地位的“绿色食品专家”。
    绿色的食品选中绿!(载2010年4月号,世界华人企业家杂志社,P58—P61页)

新闻来源:世界华人企业家杂志社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10-04-06 17:31:05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