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镜 永恒的乡情

作者:八闽

    林文镜,祖籍福建省福清市,著名华人企业家。现任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名誉主席、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常务副主席、新加坡福清会馆永久名誉主席、融侨集团董事长等职,为中国侨联海外顾问。
    他用18年的岁月彻底改变家乡经济,他不惜耗时10余年为了家乡的世界级海港建设,他说他的时间只属于他热爱的这片土地!

回到故乡情万千

    邓小平是我的恩人。没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我这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回来报效祖国。我能用18年时间,帮助家乡从一个没有工业、全县年农业产值仅4.3亿的穷县,发展成为一个年工业产值突破700亿的现代工业城,靠的就是邓小平说的那句话‘摸着石头过河’我是邓小平理论的实践者。——林文镜
    1987年,东南亚一代侨商巨子林文镜率考察团回故乡考察,然而当年福清的贫穷与落后震惊了他。回到东南亚以后,林文镜作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将海外的主要产业都交给了合伙人,只身回到老家福清,立志要彻底改变家乡面貌,帮助家乡脱贫致富。为了回到家乡,林文镜放下的又何止是他自己的巨额产业,上海浦东1平方公里的土地、每年500万吨订单且持续增长的优惠,都没有打动一心报效故乡的林文镜。
    1988年全国第一个华侨与政府创办的开发区——融侨工业区问世;1991年全国最大的华侨投资成片开发区——福清市元洪投资区成立;1992年洪宽工业区落成。 随着工业区的一一建成,福清市的经济从1987年全省第58位,跃至全省第2位。这其中的艰辛只有林文镜自己知道。  
    当年,福清市没有工业基础、交通也不发达、甚至没有一家像样的招待所,投资环境极不成熟。因此,许多企业家对来福清投资都抱着观望态度,迟迟没有行动。为了使家乡的经济能够得到发展,林文镜深知没有好巢引不到凤凰的道理。于是,他毫不犹豫的将个人的资金投入福清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家乡修路盖厂、建设星级酒店,为招商引资辛苦奔走于闽台两地。为了让更多台商来闽投资,大哥(不论年长还是年轻,只要认识林文镜的人都尊称他为大哥)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答应了许许多多极不合理的投资条件。例如有的台商提出:“我来投资办厂可以,但你要无偿给我建好厂房。如果投资成功赚了钱,厂房的钱我们再折算成投资股份买回来。”大哥答应了。还有的说:“如果我投资1000万,你必须出600万。企业赚了我们原价买回你的股份,亏了大家就共同承担风险。”大哥也答应了。像这样提出苛刻的投资条件的人还有很多,但为了家乡,林文镜都爽快的点了头。他的爽快,来源于他为造福家乡已做好的舍弃一切的准备。

激情满怀江阴港

    江阴的潜在力很大,我计划在江阴建设国际矿砂运转中心、国际粮食物流中心、再建油料运转中心;从台湾岛内引进一批石化、钢铁、制药企业,组成江阴半岛重工业集群,把所有的物资都集中在江阴,再从江阴运到世界各地去。在这个东海之滨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港口工业城。 ——林文镜
    由于下垄码头和元洪码头,无法满足在家乡大办工业的需求,更无法承载起林文镜将家乡工业产值托举到500亿美金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因此林文镜执着地要在家乡寻找可建大港之地。500里的徒步考察,终于让这位海外赤子发现了江阴半岛,一个可建国际性深水良港的宝地。
    在江阴半岛未购一寸土地的林文镜,却无条件捐出了800万美金的巨资聘请专家对江阴半岛进行了全方位的勘探、评估、规划。在林文镜看来,江阴港将成为大陆和台湾共用的码头,共用的心脏。林文镜说:“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大潮兴起,江滨工业区要趁潮而上趁势发展。
    江阴港未来的10年发展,将具有经济与政治的双重意义。经济上,江阴港作为国际港口工业城,将大大推动国际贸易、重工业以及物流运转的迅速发展,为家乡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利益。从政治上看,它更将是联结海峡两岸同胞共同发展,推动海峡两岸‘三通’和祖国早日统一的重要基地。从经济的统一推动政治的统一。”
    10余年光阴的逝去,换来的是大哥眼角的些许沧桑,更换来了大哥心里的满满欢喜与欣慰。因为,江阴港正在向世界国际大港的目标前进,前景一片大好。大哥的亲力亲为感动了每一个来江阴投资的商家。如今,江阴港吸引了众多台商,钢铁、化工等重型工业一一落成,运输物流迅速发展,开辟了西非、美西、日本、地中海四条远洋干线和香港、台湾航线,并且还在陆续开辟欧洲、东南亚干线。

凝聚新侨大力量

    华侨的力量是巨大的,而在华侨中新侨的力量更是不容忽视。福清有新侨30万人,福州有新侨100万人,福建有新侨300万人,而全省每年可以收到新侨寄回家乡的资金有300亿美金。这么多的资金再寻找出路。怎么帮他们运用这些钱进行正确的投资,从而建设家乡就是我现在考虑的和正在做的事情。——林文镜
    林文镜认为,他对祖国最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了新侨的余资、新侨的力量。同时探索出集合新侨余资投资祖国建设项目,并实现保值、增值的途径。新侨指的是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的人。由于在侨居国没有拿到永久居留权,他们多将在异地打工辛苦挣来的钱寄回家乡,而家乡亲人往往因为缺乏投资经验而将这些钱挥霍一空,这是多么叫人心痛的事情。于是,林文镜通过各种途径,引导新侨和他们的家人自由组合,投资实业。在他的领导下,300多亿新侨余资投入了江阴半岛的大开发、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投资的项目有码头、港口、高速公路、工厂、国企改造、酒店、餐馆、房地产等多种领域。
    在林文镜看来,新侨投资不仅能带动家乡经济、带领新侨正确投资,更重要的是还能够通过经济纽带,使与祖国联系渐渐疏远的第二代、第三代华侨(也就是新侨们)能够通过投资,多回家乡多感受家乡,让渐渐淡薄的家乡情重新燃烧起来。

报效家国永不歇

    如今,早已年过古稀的大哥,心里时时刻刻装的还是自己的家乡,他从来没有想过休息。在他的思维中,总有着各种各样造福家乡的计划在酝酿着。大哥告诉我们,要想最大程度的发挥海外华侨的力量,单单一个江阴港还是不足以容纳与发挥的。数以万亿的华侨资金正搁置在海外。为什么我们不想个办法将它们引进家乡引进祖国,让这些钱帮助建设祖国、帮助解决难题。大哥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有了一个最新的计划,那就是建立华侨银行。大哥说,华侨银行可以容纳的资金是没有上限的,利用这些资金我们可以投入祖国建设的每一个需要华侨力量的地方。我们可以帮助西部治沙,可以建设更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投身科技、农业、工业、教育等各个领域。只要需要华侨的地方就会有华侨力量的出现,而这些搁置的海外资金也可以找到回报稳定的出路。大哥在说这翻话的时候,声音是沉稳的,但他的眼神中却流露出了掩饰不住的激昂。
    面对眼前的大哥,面对这位一代爱国侨领,我们对他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不仅仅是我们,还有许许多多受过他帮助的乡亲,受过他指引的新侨,受过他提携的企业家,都总是祈祷上天保佑大哥身体健康,这样大哥就可以继续带领他们多干几年。为改变家乡,为振兴中华共同奋斗。
    大哥说:“这样,我这一辈子就感到满足了!”

新闻来源:福建八闽之子杂志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08-06-24 14:19:39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