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水英 华林蔬菜基地唱响现代农业辉煌乐章

作者:苏水良 刘金国
    林水英,一位地地道道的农家女,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华林蔬菜基地和福建莆田北方蔬菜有限公司的创办者。熟悉林水英的人经常亲切地称她为“菜头”。“菜头”顾名实义就是种菜的领头人,正是这位名副其实的“菜头”,凭着坚强的韧劲和对大地的浑厚深情,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雨洗礼,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民成为远近遐闻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华林基地的蔬菜也十几年如一日,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并大量出口到俄罗斯、蒙古、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与时俱进的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华林蔬菜基地也成了福建省著名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征途上快马扬鞭高歌猛进。

万丈高楼平地起

    莆田地处福建东南沿海,这里人多地少,农民对土地格外珍惜,他们不但精耕细作,而且养就了吃苦耐劳、精明强干的性格。林水英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林水英原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她的命运彻底改变了。1982年,凭着对当地种植条件的正确判断和渴望创业的激情,她向莆田赤港华侨农场承包了30亩土地并创办了赤港农场蔬菜生产经营部,开始了粮食生产和蔬菜种植、保鲜、运输、销售的创业历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确实需要胆识,因为林水英的这次选择在当时引来了不少怀疑的目光。人们普遍认为,生产经营蔬菜是个高风险的行业,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而且还要懂得种植技术和市场经营。一个文化程度有限的地道农民有何能耐抵御风险、闯出一片新天地?但时间说明了一切。林水英不但把原先的30亩土地经营的有声有色,而且蔬菜种植经营的面积成百上千地增加,成了当地著名的“蔬菜大王”,产品远销海内外。
    忆及当年,本色未改朴实依旧的林水英并未流露些许的骄傲,只是淡淡地说,做什么都有风险,不会就学,学了就会,风险也就慢慢减少了。
    万丈高楼平地起。为了使自己的选择无愧于家人,无愧于社会,林水英开始大量阅读相关的科技书籍,利用一切机会拜师学艺,边学边干边总结经验,从而掌握了一整套育苗、种植、施肥、植保、保鲜、贮运等技术。同时,还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市场信息,了解市场动向,学习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知识,摸索布阵营销网络。通过这样不断的努力,种植的蔬菜品种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销路日益通畅。当然,这一路走来并非顺风顺雨,不但充满艰辛,而且还要经受不少突如其来的磨难和考验。例如1999年的一次霜冻,上千亩刚栽培的西红柿就差点全部冻死。在类似的自然灾害面前,林水英从不退却,反而更加坚定了用科技手段、知识力量抵御风险和与天抗争的决心。一幅现代农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便随之浮出水面并日益完美。

现代农业绿色梦

    林水英告诉记者,企业是一点一滴壮大起来的,伴随着企业成长的是知识的积累、经验的总结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是林水英的肺腑之言,也是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华林蔬菜基地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
    华林蔬菜基地虽然每年都在发展,但真正步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应该是在1993年。这一年,林水英心中的现代农业之梦真正有了坚实的落脚点,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和扩大再生产源泉的挖掘。“发展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造福农民、造福社会,”这是林水英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正是这种纯朴高尚的思想观念,催生了“公司+基地”、基地联农户这一农民增收、企业发展的双赢模式。这一模式形成的同时,莆田市涵江华林蔬菜基地和莆田市涵江北方蔬菜有限公司又正是成立,明确将生产和销售分开,北方蔬菜公司负责联系蔬菜销售定单,全部交由蔬菜基地生产,蔬菜基地通过科学示范生产,辐射推广,定单联系,配套指导等方法,带动周边群众参与生产,把企业发展和群众利益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依托市场推动生产,订单联动扩大生产,使企业每年生产各类优质蔬菜的品种、效益以及出口数量均以超过上年15%速度增长,同时,订单挂靠的农户数量和农民增收的幅度也以超过上年15%速度增长,实现了企业和农民的双赢。正确的思路给企业带来了质的飞跃。1994年,华林蔬菜基地的员工就达到360多人,常年承包耕地面积1300多亩,还有订单联系群众挂靠200多户,面积高达2000亩,真正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布局。
    企业规模扩大了,产量随之增加,打造品牌和提升产品质量就显得尤为突出。在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前,林水英就带头进一步学习企业经营、市场营销等许多与企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并于1995年开始每年邀请两位以上农业技术专家为华林蔬菜基地员工授课,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同时聘请了一批高级工程师、高级农工师、农艺师、农民技术员到基地工作,真正做到依靠科学指导生产,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为华林蔬菜基地的科学生产、品牌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之源。随着企业科技素质的提升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华林蔬菜基地的创新能力也蒸蒸日上。不但引进了台湾新玉米和花椰菜、以色列番茄、美国甜椒、日本甘蓝、南韩豇豆、香港豌豆,以及俄罗斯各类珍惜蔬菜40多个名优品种蔬菜。 “国家科技部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农业部质量管理全国达标单位”、“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单位”等荣誉称号随之接踵而来。
    太阳每天都不一样。荣获科技部“星火科技致富带头人”、共青团中央“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称号的华林蔬菜基地总经理林强告诉记者,现代农业的发展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紧密相连,华林蔬菜基地的最近目标就是力争打造一个“绿色蔬菜王国”,实现企业心中的绿色梦,让更多的人分享“闽强”牌蔬菜所带来的健康和快乐,为中国农业的崛起增砖加瓦。

乘风破浪会有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蔬菜已由一般化的消费转向优质化、多样化、营养化和无害化消费,蔬菜的安全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党的十六大就提出“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指导思想;在国际食品贸易中,无公害、环保等要求已成为国际食品贸易的主要技术壁垒,所以开发绿色无公害蔬菜已经成为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审时度势,迎难而上,这是华林蔬菜成功的又一经验。在销售网络逐渐建立的同时,华林蔬菜就已吹起了绿色蔬菜生产的号角,开始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启动绿色计划。经过数年的努力,华林蔬菜基地生产的各类“闽强”牌蔬菜已经通过国家级无公害蔬菜标志认证和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320项农残检测指标数值全部低于日本国蔬菜进口的农残规定水平,2006年度被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闽强”牌蔬菜不但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而且有80%以上出口到俄罗斯、蒙古、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北方蔬菜公司还开国内之先河,与蒙古国开展跨国科研合作和珍稀蔬菜特供等销售方式,开通了国内第一条华林蔬菜直销蒙古国乌兰巴托的铁路运输专线,并先后主持了《俄罗斯食用蔬菜高产裁培示范》等两个国际合作科技项目。2006年实现销售额16125多万元人民币,其中出口创汇750万美元。
    目前华林蔬菜基地有常年性蔬菜基地5260亩,季节性基地4000多亩,复种指数种10800多亩。此外,还有农户挂靠12000多亩,全部实行标准化生产,每年可为国内外客户提供50多种优质蔬菜8万多吨。同时还拥有20多年各类名优出口蔬菜繁育和高产栽培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成果来源,平均每年引进实验的各类蔬菜新品种40多个,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5项以上。前几年,还投资6000多万元建起净菜加工车间和冷藏保鲜库房。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绿色产品发展趋势,今年正在兴建一万平方米的“有机生态型无土蔬菜栽培”基地。
    乘风破浪会有时。林强总经理充满信心地说,公司今后的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一项5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出口基地生产加工一体化项目正在酝酿之中,而且公司还会在农业开发为主的基础上逐步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新闻来源:财富时报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08-03-19 10:47:59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