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和路径探索

作者:发研
      【内容提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为康养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福建省山海交融,人文荟萃,自然生态优越,环境清新宜人,政策优势明显,具备发展康养产业的优越基础。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充分挖掘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文化底蕴,推动全省康养产业稳步发展。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杨闽红,福建省民政厅党组书记陆菁,中国(福建)对外贸易中心集团有责任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游向阳,中共周宁县委书记雷春雄,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院长谢朝武,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宋子千。分别展开对话研讨:



      主持人:近年来,康养产业发展迅速,备受关注。尤其是疫情之后,大家都更注重自身健康问题,重视日常养生。目前,我们对康养产业还存在定义不清、定位不准、认知不深等现象,请您谈谈对康养产业定义、内涵、发展定位等的理解。    
      杨闽红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 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为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康养产业,是指集合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体系,它跨越了传统医疗保健的范畴,融入旅游、体育、农业、房地产等多个领域,旨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生活需求和多元化康养服务期待。我认为,康养的目标在于健康,产业的核心在于养生与养老,康养产业不仅仅关注疾病治疗,更侧重于预防、保养、康复与提升生活品质,强调身心的全面健康。它涵盖了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康复护理、养老照护、健康旅游、健康食品、运动健身、心理健康服务等多个细分领域,通过科技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为不同年龄群体提供个性化的健康解决方案。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大框架下,康养产业被赋予了新的发展定位。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康养产业作为新兴经济增长点,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促进消费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是健康服务体系的延伸。它不仅是医疗卫生体系的自然延伸,更是健康服务体系全面升级的关键环节,旨在构建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网络。三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手段。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康养产业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和产品,成为缓解社会养老压力、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有效路径。
      作为卫生健康部门的管理者,我们将积极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动康养产业与卫生健康政策深度融合,努力为人民群众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助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陆菁
      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经济社会各领域都受到了重要影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2.9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4%。近年来,各地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康养产业已逐步发展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康养服务体系,涵盖了健康、养老、养生、医疗、旅游、体育、文化、绿色农业等诸多业态,是目前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产业是生产力的载体,发展新质生产力就需要我们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着眼民政领域,其中养老服务业、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殡葬服务业等既具有传统的产业形态,又是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健康等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赛道。随着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加、年龄结构的调整,养老服务业在中国的影响力正与日俱增。
      养老服务是康养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部门预测,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6%;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30万亿元左右,占总消费约28%,占GDP比重约10%。从国际经验看,许多欧美发达国家把康养产业作为重要新兴产业,鼓励引导高新科技企业参与老年用品开发、老年教育、老年康复护理等,养老产业占GDP比重达20%以上。可见,养老服务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目前,福建省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766.8万,占户籍人口的19.3%,人口老龄化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4年3月,福建省委、省政府高站位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福见康养”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出了10个方面30条措施,定位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下一步,福建省将全力打造居家有服务、兜底有保障、普惠有机制、市场有选择的“福见康养”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努力让全省老年人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游向阳
      康养产业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养老服务业既是关系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党的二十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对康养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把康养产业作为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方向。
      作为福建第一家实质推进以康养为主业的国有企业,我们理解的康养产业发展,首先,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重要讲话,对加快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的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把担当实施国家重大战略排头兵作为康养产业的发展定位。其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要求,认识到生命健康不仅是每个人成长和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把康养产业定义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及与之相关服务的需要,是促进城乡居民健康素质与高品质生活得到系统性提升的朝阳产业。最后,要转变传统单一的养老业态,向以身心健康为核心诉求的“全龄包容、智能创新、多元共享”等跨产业、多业态、复合型的大健康产业方向延伸,打造涵盖养老业态、医养结合、健康产品等核心体系的大康养产业链、生态圈。
      雷春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亿万家庭的“家事”上升为“国事”,协同推进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兜底养老有政府,高端养老靠市场,康养产业通过提供健康服务和产品,能有效满足老年人享有健康幸福晚年的个性化追求。第一,这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朝阳产业。康养产业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包括健康管理、健康旅游、养老护理、康复服务等,几乎“捆绑”全产业链条,将带来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如周宁县举办2023 第五届生态康养与健康养老大会暨周宁首届康养旅游季活动,推介森林康养、康养旅游、康养服务等 22 个招商项目,取得了系列成果。第二,这是业态整合不断加强的综合性产业。“全龄康养”趋势下,康养产业正拥抱不同年龄层,由传统的单一养老服务业态,向“康、养、医、游、乐、居”等诸多业态延伸,向全面健康进阶,呈现出“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趋势。第三,这是前沿技术引领发展的创新型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康养产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如周宁县引资建设华东最大的菌群生命疗养基地,投资方拥有近 200 项知识产权和 110 项商标,为超过 300 家医疗机构提供专业服务,正着力开辟康养产业新赛道。未来,我们应紧抓时代契机,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协同发力,为康养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谢朝武
      康养产业是面向有健康需求的人群,提供与健康、养生和养老相关的产品或服务的各相关产业部门组成的业态总和,它的内涵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康养产业是指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个人的健康长寿而提供与养老、医药及医疗等服务的新兴产业。广义上,康养产业可以面向各年龄群体,它以气候气象、森林生态、健康食品、温泉理疗、中医药等康养资源为载体,以满足民众提升健康水平为目标,是深度融合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体育健身、健康食品等诸多业态形成的综合型产业。
      康养产业作为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促进全人类健康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居民康养需求的持续增加,中国康养产业已逐步实现多元化和体系化,但也面临行业标准不清晰、产业融合不充分、品牌特色不鲜明的挑战。因此,相关部门要围绕“深度融合,高质发展”的定位,继续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和养老需求为核心,构建康养产业发展标准体系,培育新质康养生产力,推动数字技术、医疗保养、体育健身、健康饮食、养老和旅游多业态融合,加快建设一批养老示范机构、医养结合示范医院、国家康养旅游基地等中国特色的康养产业。  



      主持人:福建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旅资源,为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请您结合实际谈谈福建省应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资源,重点发展哪些差异性和特色性的康养产业。
      杨闽红
      福建省拥有壮丽的山海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发展康养产业方面潜力巨大、优势独特,为打造差异性、特色性康养产业提供了坚实基础。我认为福建省康养产业可重点在以下方面发力。
      一是大力发展森林康养。充分利用福建“山多地少”的地理特性,通过科学规划与合理开发,创建省级乃至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森林康养小镇,提供自然疗养、森林浴、氧吧体验等特色项目,满足公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福建省林业局会同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总工会、省医保局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鼓励引导各类森林康养经营主体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森林康养龙头企业与知名品牌。全省已评定 16 个省级森林养生城市、42 个森林康养小镇、114 个森林康养基地。  
      二是打造中医药康养品牌。福建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可挖掘福建的文化旅游资源,融合传统医学与现代健康理念,打造中医药康养品牌。依托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发展中医理疗、药膳养生、太极养生等项目,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康养产业链,促进健康与文化的深度融合。福建省注重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致力于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重点项目,培育一批中医药健康示范区,打造一批中医药特色小镇和特色街区,推动中医药康养,营造中医药养生文化。
      三是深化温泉康养品牌建设。福建的温泉资源丰富,温泉康养产业已初具规模。要结合地方历史文化,保护性开发温泉资源,完善基础设施与服务配套,推出创新温泉疗法,如中医温泉养生,同时促进温泉与多业态融合,形成“温泉 + 文化”“温泉 + 农业”等复合型产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温泉康养品牌,提升整体知名度与吸引力。
      四是加快发展海洋康养。福建漫长的海岸线为开展海水浴、海泥疗养、海滨运动等提供了绝佳场所。可发挥沿海优势,大力发展海滨休闲与海洋疗法,结合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保健品,丰富康养产品体系,吸引国内外游客体验独特的海洋康养文化。
      此外,应立足福建自身优势,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创新康养模式,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注重科技创新与智慧康养的结合,提升康养服务的科技含量与服务质量,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康养产业新高地。
      陆菁
      在发展养老产业上,福建省有以下5点比较优势:一是民营经济优势。福建民营经济活跃、发展势头强劲,各类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发展的潜力较大。目前,全省养老床位规模前二的民办连锁机构分别为龙人伍心6000张、国德康养5000张。二是数字福建优势。福建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样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以数字化推动养老服务工作,将助推打造“数智养老先进省”。三是生态环境优势。福建山海相连、生态清新,有利于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四是慈善文化优势。乐善好施是“福建精神”的重要内容,福建省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将资金投入慈善领域,为促进为老服务公益慈善组织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五是闽台合作优势。闽台养老产业具有优势互补及互利双赢空间,闽台“五缘”优势有利于福建省承接台湾养老产业转移,促进双向投资。    
      基于以上优势,福建省可一体推进医养康养等新业态发展。一是老年产品。可以依托纺织鞋服、食品、家居卫浴、康复器械等产业基础,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老年用品产品。二是养老服务。进一步鼓励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培育和选树一批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养老服务企业。三是老年教育。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发线上线下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教育产品和培训课程,适应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健康养生、金融理财等方面教育需求。四是老年旅游。将老年旅游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开发“五色”精品旅游路线,大力发展红色(革命文化)、绿色(生态)、蓝色(滨海)、古色(古厝)、金色(闽剧文化)旅游等适合老年人的旅游业态。五是康复产业。2025年底前,我们将推动建立省养老康复辅助器具展示中心,每个设区市建立不少于1个老年用品产品类超市。
      游向阳
      福建山海交融、人文荟萃,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明显,具备发展康养产业的巨大潜力和独特优势。当前,打造更具差异性和特色性的“福见康养”品牌系列,可以从三个方向发力:一是用好福建生态强省优势,打造一批森林养生城市、森林康养小镇和碳中和森林康养基地,大力发展温泉康养、滨海康养、康养旅居新业态,走一条绿色生态的康养之路。二是着眼闽台“五缘”交融,发挥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优势,打造闽台大健康、大医疗人才聚集高地,构建福马“同城康养生态圈”,推进生物制药、康复器械、医养结合基地建设,实施项目联合攻关,走一条区域合作的康养之路。三是注重以人为本回归产业初心,以建设“清新福建”、推广“福”文化为契机,厚植“养心”“养身”“养智”“养廉”和“家国情怀”底蕴,提高“有福之州”历史名片影响力,打造一批康养智库联盟、康养产学研究院和有为享老基地,走一条孝亲敬老的康养之路,在守正创新创造高品质生活上,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雷春雄
      福建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发展森林康养具备先天优势。周宁县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习近平同志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曾三赴周宁县后洋村黄振芳家庭林场调研,提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重要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先后5次提及这一论断,并将其拓展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这是对森林多元价值功能的高度凝练。30多年来,周宁县坚决扛起“三库 + 碳库”重要生态理念萌发地的政治担当,一代接着一代干,终把荒山变青山,森林覆盖率从42.8% 提高到72.96%,空气质量优良比例居全省前列,负氧离子浓度最高超过3万个/cm3,近年来正着力打造仙风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华东菌群生命疗养基地、云山庄园康养基地等重点项目,促进林业、健康服务业、旅游业等交互融合,推动森林康养产业蓬勃发展。日前,福建省提出“到 2025 年年底前,每年培育一批森林养生城市、森林康养小镇和森林康养基地”,周宁县将围绕睡眠康养、培训研学、食疗养生等领域,创新推出一批医养结合森林康养基地及新业态、新产品,擦亮“中国天然氧吧”、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等“金字招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康养产业发展路子。    
      谢朝武
      福建省发展差异性和特色性的康养产业需围绕森林、海洋、红色和遗产等核心资源展开。
      一是以绿色生态为底色,大力推进森林康养产业。福建优质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药用动植物资源为发展森林康养提供了先天优势。须加强森林康养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积极创建森林养生城市、森林康养小镇、森林康养基地,发展森林浴、森林食疗、药疗等服务项目,不断丰富森林康养产品体系。
      二是以海洋资源为特色,加快建设海洋康养产业。福建沿海市区应协同构建康养产业发展联盟,整合滨海景观、海洋食品、妈祖文化、海丝文化等优质资源,发展海水和沙滩理疗、海上运动、海边度假、海洋健康食品等产业,并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远洋渔业、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福建海洋康养产业走出去。
      三是以红色文化和遗产资源为亮色,积极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福建作为革命老区和拥有五处世界遗产的遗产大省,全省红色资源和遗产资源富集,为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方面,相关部门可围绕古田旅游区、建宁革命纪念馆、马尾船政旧址等红色资源,打造集红色教育、党史研究、老年游学基地于一体的红色康养综合体,让游客在享受健康旅游体验的同时,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可结合传统中医药、传统制茶技艺、万里茶道等非遗资源,开发茶艺表演、采茶体验、中医药膳、养生馆等融合产品,促进茶文旅康的融合发展。



      主持人:《“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要促进健康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请您结合实际谈谈福建省可采取哪些创新措施,促进康养产业的跨界融合与升级,健全产业体系。
      杨闽红
      产业融合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近年来,福建省积极推动“康养 +”多业态融合发展,着力延伸康养产业链,有效提升了康养产业的附加价值空间。福建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健康福建 2030”行动规划》就明确将“实施健康产业工程”作为健康福建建设的五大工程之一,在规划层面深度融合发展大健康、大康养、大文旅。我认为,福建省应进一步健全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以建设康养旅游型、医养融合型、多业融合型为重点的康养产业集聚区为重要抓手,着力以深度融合释放康养产业潜能,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具活力潜力、更有发展前景的经济增长极。这需要着重做好以下 3 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促进健康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全省丰富的温泉资源,打造一批闽式温泉养生示范基地。发挥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的优势,发展森林康养旅游,打造一批森林康养基地。推动旅游与传统中医药、膳食融合,打造一批养生旅游基地。发挥对台优势,引进台湾生物技术产业,深化两岸养生保健、健康照护等合作,打造一批海峡两岸高端医疗养生度假区。
      二是促进健康与健身休闲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多元主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身休闲运动设施建设运营,建成全国具有较高水平的健康休闲、康复、养生服务中心。鼓励发展体育健身培训、健身指导咨询等服务,引导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培育发展体育健身康复产业。三是促进健康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老年病医院、护理院、康复医疗机构,推进养老机构的医疗、康复、护理、保健能力建设。完善家庭医生签约医疗服务,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推进“互联网 + 健康养老”产业,创新发展智能健康产品、在线健康服务、智慧化养老服务,提高健康养老资源利用水平。    
      游向阳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明确提出,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健康新业态、新模式。这些都为新时代康养产业加快跨界融合、健全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数字、海洋、绿色、文旅“四大经济”,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康养产业要按照“四大经济”发展布局和“四个更大”重要要求,发挥“点多、线长、面广”优势,持续放大对上下游产业发展的推动效应。一要在结构上,着眼新福建建设宏伟蓝图,加快与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医疗康复、养老金融、老年用品、教育培训、适老化改造等相关产业链融合,持续带动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二要在品牌上,充分发挥福建多区叠加优势,加强与世界一流和头部企业合作,吸引更多优质生产要素、服务品牌、创新产品和高端项目集中集聚,促进产业融合创新,打造“福见康养”战略品牌。三要在模式上,立足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福建码”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科技在智慧养老领域应用,构建大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中医治未病类及智能医护机器人和健康教育、疗休养的跨界融合模式,加快打造大康养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推动康养向产业数字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雷春雄    
      就周宁而言,我们将立足生态禀赋,发挥“凉”的特质,进一步创新融合路径、丰富产品供给、健全产业生态,争取为全省“康养+”产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周宁经验”。
      一是高起点谋划产业布局。积极探索“康养+”融合发展新路径,依托生态、气候、文旅等优势,开发独具特色的康养产品,因地制宜建设康养产业聚集区和文旅康养融合示范区,着力打造全域康养新格局。二是高质量培育市场主体。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集成政策措施和惠企要素,大力引进旗舰型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周宁有鲤”等成长型骨干企业,广泛发展小微主体,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三是高标准优化配套服务。把康养产业作为同步推进产业转型和数字转型的重要领域,全面加强康养领域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好用好全域旅游交通网,打造智慧康养平台,为康养产业发展增势赋能。四是高品质打造宜居城市。围绕“全时、全龄、全域”的康养理念,推动避暑康养、森林康养、乡村康养、运动康养、中医药康养等多业态协同发展,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不断吸引外地来客,带热消费市场。
      谢朝武
      第一,打造拳头产品体系。促进福建康养产业跨界融合与高质量发展需因地制宜,关键要聚焦优势资源,打造质量优、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拳头产品,提升福建康养品牌的影响力。各地需依托全省丰富的温泉资源,开发汤剂、针灸推拿等特色化温泉养生旅游产品,打造一批闽式温泉养生示范基地,打响“闽式温泉”品牌。借助丰富的茶、森林、海洋、中医药、乡村休闲农庄等资源,有机结合健康养生与休闲旅游,打造闽南乡村旅居、海丝旅居、茶韵旅居等具有福建特色的旅居养老产品。
      第二,培育多元康养业态。推动福建康养产业多元化与集群化发展,应以大健康服务产业为引领,加快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莆田妈祖健康城、福州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等健康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和发展茶疗养生产业、药膳食疗产业、体育健身康复产业、非遗康养旅游产业等新兴业态,完善康养产业体系,构建全国高端健康休闲、康复、养生、旅游服务中心。    
      第三,发挥康养新质生产力。福建省相关部门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康养产业数智化转型,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搭建文旅康养智慧云平台,整合医疗、健康、养老等资源,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医疗健康问答、智能导览、虚拟现实旅游体验等数字化康养服务。同时应鼓励康养产业技术创新,协同省内医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共建医学研究科研基地、健康医疗科技文化产业园,推动康养科技成果的产出和应用。



      主持人:康养产业发展要求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福建省应如何重点提升康养产业的基础设施?
      杨闽红
      近年来,福建省围绕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大力推进医疗“创双高”、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均衡布局,持续健全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系统连续的卫生健康服务,为福建省康养产业发展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根据人口分布和流向,优化城乡医疗资源空间布局,推动与全省康养城市、康养小镇分布状况相衔接;严格控制省市公立医院的数量与规模,新增医疗资源重点向服务能力不足的县域、城市新区、小城镇等薄弱地区配置,为基层医疗和社会办医预留空间。    
      二是扩大健康服务供给。支持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将部分有一定规模、床位利用率不高的二级医院逐渐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接续性医疗机构;进一步拓宽办医渠道,深化“放管服”改革,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康复医疗机构、护理医疗机构等,扩大连续性健康服务供给。
      三是健全老年健康服务网络。加强养老机构、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以及长期护理、康复疗养、安宁疗护等机构规划建设;原则上常住人口超过 300 万的设区市均设置二级以上老年医院或康复医院,加快形成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老年人健康服务网络。
      四是促进医养结合发展。引导和支持医疗机构重点面向行动不便的高龄或失能老年人,以及慢病、疾病康复期或终末期的老年患者,提供家庭病床、远程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加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接续性医疗机构等业务协作,畅通预约就诊、急诊急救绿色通道;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举办医疗机构或保健所,配备专兼职卫生技术人员或保健员,提高医疗服务、药事管理等能力。
      陆菁
      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方面,一是持续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便利可及。2025年底前,省级支持建设不少于15个县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居家四个层级同步组网、同步运营。二是统筹整合各类设施资源,加快建设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年人“原居安养”提供便利。2025年底前,建成不少于100个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三是持续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居家上门服务,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物业+养老”服务。四是大力发展老年助餐助学服务,打造“长者食堂+学堂”“农村互助孝老食堂”等老年助餐助学服务模式和优质服务品牌。2025年底前,全省建成不少于1000个长者食堂、10000 张家庭养老床位。    
      在养老机构方面,一是发展公办养老机构。安排省级预算内投资支持公办县级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建设改造提升。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依托市、县(区)级公办养老机构,建立区域性养老应急救援技术服务中心。2025年底前,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二是推进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支持有条件的转型升级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对部分服务受众少、基础设施差、安全隐患大且无法整改的乡镇敬老院,依法依规进行“关停并转”。三是扩大优质普惠养老服务供给。因地制宜优化养老服务机构床位建设补助、运营补助等政策,支持省属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普惠养老服务。鼓励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培训疗养机构转型为普惠养老服务设施,为社会提供优质养老服务。
      游向阳
      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系列文件,完善政策支撑和服务保障体系,形成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同向发力的良好局面。康养产业本质是服务,必须着眼人口结构变化和社会老年化趋势,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康养服务质量。一是要大力发展嵌入式养老机构,推行“数字+人员”双护理,加大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支持物业企业开展“物业+养老”服务,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为“原居安养”提供便利。二是要打造银发经济基础设施平台,升级“长者食堂+学堂”线上线下服务,筹建省级护理院、“智慧养老院”、康养辅助器具中心和老年用品超市,健全养老金融产品体系,完善城乡康养合作支援机制。三是要设立养老服务基金和康养民生项目,支持国有康养企业利用行政事业单位闲置房产和闽台人才特色资源,筹建国家和省级区域中心医院、产学研究院,更好服务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雷春雄
      铺就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必须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我认为可以从 4 个方面进一步进行提升:一是突出“便捷度”。在我国现阶段,绝大多数人会选择社区居家养老。要促进医养结合“多元服务”嵌入社区,就近建立中医养生馆和理疗中心,鼓励开展“物业+康养”服务,打造15分钟服务圈。如,周宁县2020—2023 年投入460多万元,由县中医院承接开展助养、助医、代购等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3年间服务老年人1.2万人次。二是突出“普惠性”。坚持公办医养机构公益属性,加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探索对乡镇卫生院、敬老院、幸福院等场所统筹使用,推动适老化建设与改造。如周宁县投入561万元,依托农村幸福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场所建设“长者食堂”73 所,让老年人幸福感倍增。三是突出“可选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多样化康养机构,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在“吃住行游购娱”上提品质、做文章,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年龄阶段的健康养老需求。如周宁县引进华东菌群生命疗养基地,打造集医疗康养、旅游休闲、观光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健康养生体验示范区,实现健康服务量身定制。四是突出“可持续”。强化对康养项目要素保障支持,推动制订周宁县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完善硬件配套、人才培训、交通物流、安全监管、金融保险等支撑体系,为康养产业发展打牢坚实的基础。
      谢朝武    
      康养产业基础设施是实现健康养老、养生休闲的基本保障,福建省发展康养产业需着力完善医疗设施、康复中心、养老机构等康养基础设施,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加强康养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福建省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和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城乡基层、偏远山区、海岛地区人才的培养扶持,优化基层医务人员和养老护理员的招聘标准和程序。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康复医学、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培养普通高校专科及以上层次健康卫生人才、养老服务人才,提升康养服务人才素质。
      第二,加快康养示范基地建设。一方面,分类推进康复医疗中心、医疗联合体建设,深化县域医共体运行机制改革,探索省市三级医院与县区级医院建立合作机制,实现疾病诊疗、康复治疗、健康管理全链条合理分工与优势互补。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医养结合的养老示范机构,为不同老年群体针对性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社会救助等服务。
      第三,加速数字健康工程建设。依托区块链、5G 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智慧医院、智能健康监测系统、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增加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养老看护机器人的投入,实现远程手术、远程诊断、远程看护。同时,要联合卫生健康、医保、药监部门推进“三医一张网”建设,优化省内医疗、医保、医药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福建省卫生健康信息化水平。



      主持人:民营经济和“数字福建”是福建的独特优势。福建省应如何发挥民营经济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借助“数字福建”的强大支撑,培育发展康养产业的新质生产力?    
      杨闽红
      福建具有民营经济、“数字福建”双重优势,是培育发展康养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引擎。站在卫生健康部门的角度,我认为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与扶持,营造有利于康养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政府应出台更多激励措施,如税收减免、资金补助、创新奖励等,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康养领域。同时,加强行业标准与规范建设,确保康养服务的质量与安全,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加速医疗健康数据的整合与共享,促进信息技术与康养服务的深度融合。依托“数字福建”优势,加快推进“三医一张网”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康养产业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远程医疗服务、智能穿戴设备等产品和服务,提升康养服务的精准度与便捷性。
      三是推动“互联网 + 康养”模式创新。如,发展线上咨询、预约挂号、远程监测等服务,解决偏远地区和老年人群的就医难题;开发智慧养老社区,提升数字适老化应用水平,探索推进“互联网 +”家庭病床、护理等服务,实现居家健康监护、紧急救援等功能,提高康养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陆菁
      一是培育福建省民营养老服务特色品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共同参与构建“居家有服务、兜底有保障、普惠有机制、市场有选择”的“福见康养”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动福建省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培育不少于2家省级以上民营养老服务龙头企业,支持其科学构建品牌架构体系。二是支持民营企业依托“互联网+”提供就近便捷养老服务。每年支持试点建设不少于30所满足养老院管理和养老服务需求、具有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智慧养老院”。逐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吸引民营资本参与推广特殊困难老年人“平安通”服务,依托通信网络、智能呼叫、互联网等科技手段,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线上“一键呼叫”与线下“上门服务”相结合。三是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领域产教融合、社企合作。搭建省级“产学研”一体化的养老服务人才“育选用”平台和基地,深化智慧养老等领域的技能人才培养。每年培养培训养老护理员1万人以上、养老院院长300人以上、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500人以上,推动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每百张养老机构床位配备不少于1名社会工作者。四是支持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推广数字化假肢矫形器制作技术应用,至2027年底实现福建省5家以上民营企业具备数字化假肢矫形器数字化制作技术服务能力。扶持民营企业作为假肢矫形器数字化技术服务网点,建立“互联网+”康复辅助器具服务网络。    
      宋子千
      康养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康养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福建山海相接,有着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多样的运动休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生活配套设施完善,在发展康养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福建省正在全力打造居家有服务、兜底有保障、普惠有机制、市场有选择的“福见康养”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在此背景下,对福建省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和路径探索这一主题进行讨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鲜明的理论价值。
      参与讨论的专家来自政产学研等不同系统,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专家们就康养产业的概念内涵、福建康养产业的发展方向、融合创新路径、基础设施建设、民营经济和“数字福建”优势发挥等提出的见解富有亮点,裨益良多。概括起来,福建康养产业的发展既要发挥森林、温泉、海洋、文化等资源优势,也要发挥民营经济活力、数字化等产业优势;既要服务好本省居民的养生养老需要,也要积极开拓省外乃至境外市场;既要作为一个整体打造“福见康养”的品牌,又要注重内部的差异化和多样化发展;既要注重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又要注重基础设施的提升;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统筹考虑社会效益。

新闻来源:发展研究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24-08-03 10:37:33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