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茶”是金融还是茶?金融茶或涉嫌非法集资!

作者:茶驼君
      2024年7月24日,广州市荔湾区发展和改革局发文《关于防范以“金融茶”“理财茶”等名义实施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提醒广大群众警惕非法集资的骗局,理性投资。
      文件指出,“金融茶”“理财茶”是茶企打着销售茶叶的名义,向消费者销售茶叶但不交付实物,承诺一定期限后以本金加利息的方式予以回购。这类业务模式脱离商品交易实质,由正常销售行为演变为一种追求高额回报的投资理财行为,隐藏较大风险隐患,可能涉嫌非法集资。
      此前6月12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就发布了《关于规范茶叶市场价格行为的通告》,提出“九不得”:经营者定价不得违反公平、合法、诚实信用、质价相符的原则;不得违反明码标价规定;不得哄抬价格;不得发布不真实的市场价格信息;不得串通涨价;不得价格欺诈;不得采用非法手段变相提高价格;不得虚假宣传;不得仿冒混淆。
      整个2023年,市场“金融茶”频频“爆雷”,引发监管关注。此前“昌世茶”的爆雷就引发诸多媒体关注报道。《南方都市报》揭露广州市昌世茶茶业有限公司推出的“金融茶”项目,从看似繁荣兴旺迅速演变为资金链断裂、项目崩盘的境地,前后不过数月。行业专家也指出,这种操作手法实质上与“杀猪盘”无异,即先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投资者,随后迅速收割资金,导致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

关于“金融茶”讨论,此前《茶业用品》也有简单盘点。
 
      金融茶是金融还是茶?
      之前存在一个普遍的观念认为,茶叶因其广泛的受众基础及随时间增值(尤其是普洱茶)的特性,天然蕴含金融属性。然而,这一观念催生的“金融茶”市场自二十年前兴起以来,近期频发风险事件,近年来更是多起崩盘案例频现,其中广州芳村的昌世茶事件尤为引人注目,其“金融茶”项目在短短二十天内迅速崛起成为焦点,却又迅速崩塌,这一戏剧性转折令业界内外深感震惊与不解。
      诚然,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赋予了茶行业巨大的包容性和创造力,为茶商们提供了多元化的创收途径。但将茶叶金融化,视其为资本炒作的工具,其合理性与可持续性值得深思。作为从事茶行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茶叶在市场中的存态?

      茶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
      “芳村”、“金融”、“茶”,这三个词汇独立来看,均承载着积极正面的意象,但当它们融合为“芳村金融茶”时,却演变成了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概念。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在《从出世到‘爆雷’,这款‘金融茶’半年狂卷5亿元?》的文章中写道:芳村茶叶市场的商圈一直有人喜欢参与炒茶,而且都不愿相信自己就是最后一个“接棒者”。他们愿意相信的是一片茶的价格可以卖到几万、十几万元,他们也相信自己是“崩盘”前完美离场的人。
      热衷于茶叶投机的参与者往往抱持着侥幸心理,不愿正视自己可能成为最后接盘的“不幸者”。他们沉迷于茶叶价格飙升的神话,幻想手中的一片茶叶能卖出天价,同时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能在泡沫破裂前全身而退。
      《经济参考报》在《一晚价格跌八成‘金融茶’‘理财茶’频爆雷”》中揭露了“金融茶”市场背后的典型操作手法:先是高调推出新品,大肆渲染其稀缺性与投资潜力;随后通过操纵市场营造出茶叶价格飙升的假象;最终在价格高位时抛售离场,套取巨额利润,同时寻找下一个可炒作的热点。尽管部分投资者对“金融茶”、“理财茶”背后的逻辑与潜在风险心知肚明,但在“高风险高收益”的诱惑下,他们仍选择铤而走险,深陷其中。
      当“金融茶”、“理财茶”的运作模式偏离了商品交易的本质,转变为追求暴利的投资游戏时,不仅蕴含巨大风险,还可能触及非法集资的法律红线。
      作为茶行业的从业者,我们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坚定不移地倡导“让茶叶回归纯粹饮用价值,摒弃一切投机与过度炒作”,致力于实践这一核心理念。我们的愿景是广泛普及茶叶消费,使之不仅作为传统饮品被珍视,更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健康选择,深深融入每一个家庭的日常,让茶的芬芳与韵味,长久地萦绕在每一张茶桌之上,滋养着亿万民众的心田。

      健康的茶业市场不能容忍非法炒作金融茶
      就“金融茶爆雷”事件,茶文化学者、《茶叶战争》作者周重林在接受中华网邀请点评时表示:“普洱茶是喝的不是用来炒的,其评价标准应该取决于原料品质。但是,普洱茶每年产量有限,所以有一定金融属性和收藏价值,这些价值随时间以及市场需求而增加,因此产生了普洱茶二级市场和金融茶。一些人控制普洱茶二级市场,去圈钱割韭菜骗人,每年都有人因为金融茶破产,所以金融茶是一种很不健康的发展。任何健康良好的茶业市场,都不能容忍非法炒作金融茶。”

      消费才能转化价值
      美锐▪盒立方创始人包一达认为,长期以来,普洱茶品类被过度赋予了金融和收藏属性,导致许多茶饼只被当作金融投资品而非消费品。一旦茶饼被撬开,其价值感便会降低,但这反而是有助于其被市场消化的。在市场逐渐回归理性消费和品质消费的过程中,一些品牌也开始尝试打造适合中高端人群的普洱茶消费品。如果这些品牌能够成功吸引传统普洱茶的中高端消费者,通过小包装普洱茶所具备的便携性和社交属性,让小份包装形式的普洱茶成为高端普洱茶饼的平替。此外,如果能否以这样的方式让年轻人和新的人群体验到高端普洱茶,市场或许也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金融茶繁荣的背后其实是大家都没钱。大家心里也清楚收益极高肯定有崩盘的一天,但是大家都认为自己不可能是被套牢的那一半。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市场上还存在希望再次炒热普洱茶的默契,这种心态可能会阻碍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推动普洱茶市场回归消费本质的过程中,需要平衡金融属性、收藏属性和消费属性,以促进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取之自然 用之有道
      在金融还没出现之前,那些能增值的东西只是收藏品,而且多是在真正喜爱的玩家之间收藏、周转。当收藏价值被冠以金融属性的高调进行操盘,藏品也就成了资本的玩物,所有原来备受珍视的部分都将沦为融资的托辞,以致其所谓价值感也变得虚无缥缈。
      从这个意义上讲,用来炒作的“金融茶”甚至已经算不上是茶的范畴,而是“伪币”。茶叶本是消耗品,虽然某些茶类因其本身的特性而具有收藏价值(或金融属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适合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金融茶的业态或许能给部分人带来创收,但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意味着有序、有所节制。茶作为人类社会的优质自然资源之一,能被应用并发展数千年而不怠,固然有其斐然的价值体系,但我们如果因此就竭尽所能、毫无底线地消耗其价值,到头来只会适得其反,使之变得一文不值或不值一提。发展的势头越好,越要学会尊重自然、用之有道,不是什么钱都要赚它一笔。

新闻来源:茶驼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24-07-29 12:06:37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