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努力建设新福建

作者:严顺龙 郑璜

开栏的话 
    
    承载着八闽人民的殷切期待,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省第十次党代会将于11月在福州隆重举行。这次大会,是我省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站在过去与未来的梦想交汇点上,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欣喜地看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大力支持福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福建考察,给八闽党政军民巨大的鼓舞和力量,平潭综合实验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海丝核心区、自贸试验区、福州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相继落地福建,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抓住新机遇,创造新优势,突出创新驱动,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不断提升法治福建建设水平,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对台交流合作迈大步……
    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尽管我们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越来越近,但实现目标仍需作出艰苦的努力,进行不懈的奋斗。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我们满怀豪情,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今起,本报推出《建设新福建 喜迎党代会》专栏,评述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发展成就、经验和启示,为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实现新的目标积聚发展正能量。
    历史再次眷顾勤劳的八闽儿女。2011-2015年的“十二五”时期,福建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再次实现飞跃发展。
 
步履从未如此坚定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积淀,新时期的福建如何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发展?回到曾经工作17年半的第二故乡,面对熟悉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为福建勾画了宏伟发展蓝图: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谋定行稳。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意见》,要求全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着力抓好贯彻落实,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聚焦体制机制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战略、精准扶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主题,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凝聚起加快新福建建设的强大合力。
    成绩斐然。过去的五年,福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全省上下心齐气顺、干事创业。
    对账“十二五”,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净增超万亿元、年均增长10.7%,人均生产总值10920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共达7.85万亿元,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经济普遍下行的大环境下,形成如此良好的发展态势,实属不易。
    
机遇从未如此美好

    伴随着总书记来闽的脚步,中央决定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赋予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州新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多区叠加”政策,为福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新福建建设,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省委书记尤权反复强调,福建这个发展机遇来之不易,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抓住这个机遇,也没有任何理由不用好这个机遇。
    省长于伟国指出,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福建建设,更好地服务全国大局。
    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建设新福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关怀,也是福建加快发展的迫切需求;建设新福建,既是经济总量、综合实力的提升,更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面推进、协调发展;建设新福建,需要我们正视自身不足,打破体制机制藩篱,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豪气冲云霄,发展势如虹。全省上下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朝着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奋力前行。
    新福建正扬帆起航,新福建将崛起东南。
    
机制活,活在思想解放

    机制的制定和执行都是人。机制活,本质则是思维的活跃、思想的解放。
    “办理营业执照,以前七八个部门‘跑断腿’,现在只需一个窗口、一张表,立等可取。”这项被各方肯定的“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已成为福建自贸试验区实施较早、最成功的改革案例之一。
    这场改革,就是一次思想观念的彻底解放,它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对众多的工作流程归并再造,通过体制变革提高工作效率。
    这场改革,正不断突破118平方公里的地域限制。去年7月,“一照一码”向全省推广,42万户企业因此受益;10月,该模式走向全国,为全国改革探路。
    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一年多来,不断在机制体制上“破旧立新”。截至6月底,福建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186项重点试验任务已实施161项,实施率86.6%,推出创新举措190项,其中63项为全国首创,在推进简政放权、对标国际规则、提升开放水平、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竖起标杆。
    福建自贸试验区,已成为建设机制活的新福建的最佳试验田,是我省各级党员干部对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嘱托的积极响应。
    摸着石头过河,大胆地试,勇敢地闯。除了自贸试验区的改革,近年来,我省在行政审批制度、医疗卫生体制、生态补偿机制、集体林权制度等众多重点领域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国提供可供借鉴的改革经验。
    改革越往后,啃的越是“硬骨头”。没有成功先例可以对照,更须突破思维禁锢,在进一步解放思想中实现机制活,进一步把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的带动效应发挥出来。
    机制活,贵在思想活。机制一活,满盘皆活。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我省将围绕构建“四个环境”,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主动对接企业需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协同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以改革塑造福建发展新优势。
    
产业优,优在提质增效

    对福建加快发展的期待,总书记这样要求: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而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这也是“十三五”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面对这个要求,福建上下既充满信心,又感到压力不小:经济新常态下,我省传统产业亟待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虽然加速孕育,但现代服务业等总体偏弱,尚未形成有效的支撑。
    如何推动主导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省委九届十四次、十五次、十六次全会,连续聚焦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主题,研究部署加快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指示精神。
    今年9月,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开展工作检查。检查目的十分明确,就是按照总书记要求,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主题,对全省产业项目发展进行把脉梳理、优化升级。
    按照中央和省里部署,我省加快引进和布局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铸链集群延伸产业链,带动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同时,注重改造传统产业,从供给侧入手,着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经营模式,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有个新闻令人印象深刻:今年全国两会上,在面对境内外媒体记者采访谈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时,省委书记尤权主动为福建九牧创新马桶打广告、赚人气。这家企业,立足传统领域,扭住创新不放,开发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系列智能卫浴产品,成为我省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发展的样本。
    在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福建将目光投向现代服务业,将现代服务业定位为“十三五”福建发展的“主动力产业”。结合发展实际,我省将物流业、金融业、旅游业定位为未来三大新兴主导产业,集中攻坚。
    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发展质量效益逐年提升,新旧动能平稳接续,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积极的信号表明,福建产业升级的通道正进一步打开,不断释放发展能量,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结构性变化也正在发生。
    到“十二五”末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均突破万亿元,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从6个增到15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2.5%提高到15.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7.4%提高到9.2%。
    坚持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做优增量与盘活存量并举,继续着力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福建打造产业升级版的步履,扎实而矫健。
    
百姓富,富在全面协调

    “中国扶贫第一村”——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如今已成为脱贫的样板村。蝴蝶坪、杜氏生态农庄、天韵生态茶庄园、生态峡谷探险……这些特色农业、旅游业项目让赤溪走上致富路。
    畲族小伙钟品灼返乡创业,与人合伙承包1500亩山地种油茶,正谋划着通过电商、电游进军线上线下一起互动的“互联网+生态旅游”。
    作为新生代村民,小钟说:“‘中国扶贫第一村’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是祖辈父辈的起点,不会是赤溪的终点。我们的梦想是,未来的赤溪成为‘中国自强第一村’。”
    “你们的实践印证了现在的扶贫方针,就是要精准扶贫。”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通过网络,与当地干部群众拉起家常。2015年初,他曾对赤溪村扶贫工作作出专门批示。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总书记的牵挂和肯定,给包括赤溪群众在内的全省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增添强劲动力。
    “百姓富”的承诺之下,正视差距,剑指短板,以薄弱环节的突破带动整体发展、协调发展,成为我省首先致力破解之题。
    省委书记尤权指出,过去脱贫的基本标准主要是解决贫困人口的吃穿住等基本生活保障,现在标准提高了,脱贫的标准不仅包括人的温饱问题,还要解决人的发展问题。
    面对地理上偏远、规模上分散、发展基础薄弱的贫困人口,需要发扬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精神,更需立足“创新”二字,加强减贫的顶层设计。
    山海协作,联动发展;产业扶贫,挖掘内生动力;金融活水,引进贫瘠之地;高位嫁接,强化核心作用;考核评价,指向脱贫成效……从造福工程到精准扶贫,福建始终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全省每个地区协调发展为出发点,注重从顶层设计到“最后一公里”落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进程中,我省注重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破解发展瓶颈制约。目前,我省进一步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选准投资方向,把投资重点放在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上,组织实施一批全省性或区域性投资工程包。
    百姓富,是全面富、全民富,是协调发展、共同发展。
    过去五年,全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每年都超过7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9%、12.8%。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践行共享理念的福建新篇章将不断书写。

    生态美,美在绿色发展

    “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叮嘱,奏响八闽大地绿色发展的时代强音。
    对福建而言,生态环境质量要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又要尽早缩小与东部发达省份的发展差距,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和难度加大。
    “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福建;殷实小康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如是说。
    如何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考验的是执政者的智慧和担当:
    九市一区党政一把手向省委省政府签订环保“军令状”,率先扛起“党政同责”大旗;
    主体功能区划定,全省国土明晰规划为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四类开发区域,生态红线不可触碰;
    34个县(市)取消GDP考核,政绩考核不再“唯GDP论英雄”;
    《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办法》大幅提高闽江、九龙江、敖江流域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力度……
    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八闽大地始终保持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
    为探寻“不砍树也致富”的新路,2011年,永安划定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21万亩。今年下半年,永安的碳汇项目计划在纽约碳汇交易所挂牌,未来将为林农带来更多收益,真正实现“国家得绿、林农得利”。
    地处闽北山区的南平,近三年先后对100多个不符合绿色发展定位的项目叫“停”喊“不”。有舍亦有得,生态优势换来南平旅游养生、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2015年GDP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
    “十二五”期间,福建交出靓丽绿色答卷:全省GDP年均增长10.7%、财政收入翻番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实现五年连降,全面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硬任务,万元GDP排放强度仅为全国一半,森林覆盖率从63.1%提高到65.95%,全省12条主要河流水质保持优,2015年23个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9.5%。“清新福建”名片更亮丽。
    2016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成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探索新路,充分释放福建生态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福建任重道远。

新闻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16-10-08 10:37:50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