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眼里他是“奇迹”的代名词

作者:薛辉
    坐落在闽南永春县莲花山麓的美岭村,距县城110多公里。不少人打趣说,这个村是淹没在“深山老林”里的。 
    从福州驱车四个多小时,走过弯弯绕绕的山路,我们终于来到了这个有着美丽名字的小村。气派的乡间别墅,现代感十足的俱乐部、体育场……这个藏匿在群山中的村庄,着实让我们“惊艳”了一回。 
    我们见到他时,苏新添正走在美岭中学,一脸笑容,不时地用自己的大嗓门跟同学和老师们打招呼。在美岭,没有人不认识老苏,他是个传奇式的人物,不少人开玩笑说,他就是“奇迹”的代名词。 
    在大家眼里,他是党委书记,是苏校长、苏爷爷、苏董事长,更是把著名的“穷窝”变成全县首富村的“大能人”。在他们眼里,老苏敢干、敢闯、敢折腾…… 
    在他的带领下,美岭,从一个人均收入70元的特困村变成了年产值超16亿元,人均收入4.8万元的福建省明星村。 
    在赞誉与掌声中,如今美岭村早已成立了美岭集团,这个从大山旮旯里脱颖而出的企业集团,也承载着美岭人的希望和未来……

不安分的穷小子:扔下锄头跑生意

    美岭,一个地无三分平的山旮旯,到1980年人均收入才70元,许多农民穷得连盐巴都买不起。当地有句俗话说:“宁吃咸竹笋,不嫁美岭人。” 
    就在这一年,一位30多岁的壮实汉子挺身而出,发誓要把穷山沟变成富裕村。从此,三十多年来,他带领美岭父老乡亲流血流汗,创造了当代中国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个奇迹。 
    他就是美岭村党委书记、美岭集团董事长苏新添。 
    如今69岁的老苏精神状态特别好,黝黑的脸上总是挂着笑,谈起往事仍感慨万千。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苏新添就大胆地扔下锄头,到外面闯世界去了。他当过小工,拉过板车,跑过生意,足迹几乎遍及全省各地。“就是想富,咱们美岭人不能再那么活了!”老苏说,自己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穷小子,当时靠打工赚钱,还胆敢跑到外面去承包林场,兼做木材生意,积攒下了一笔钱。 
    1980年春节,一个村民杀了一头猪,挑着猪肉挨家挨户叫卖,整整一个星期,居然还卖不完。看着老人、孩子眼巴巴地望着猪肉担子一次又一次从家门口晃过的无奈神情,苏新添潸然泪下。夜里,守着松明灯他彻夜不眠:自己才37岁,身强力壮,就不能带领村民把美岭翻个身? 
    说干就干。 
    苏新添领着村里一群年轻人,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搭起简易的工棚,勒紧裤带,风餐露宿。他们开山辟路、遇水架桥,走活了“要脱贫灯先明,要致富先修路、要发展先办厂”的三步棋。

30年前,他捐出5万元建水电站

    苏新添凭着自己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阅历,深深感到,要使美岭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要解决两大问题——电和路。 
    美岭村千百年来一直靠竹片松枝照明。到了晚上,村民就点亮一条松枝,或者干脆钻进被窝,睁眼听杜鹃声声夜啼。挑担柴到一都镇卖不到几毛钱,却要跋山涉水来回走几十里山道,难怪有些村民连1角的盐都买不起。 
    要有电就得建电站。苏新添他们经过勘查,认为利用从莲花山流经尾岭头然后急泻而下的水流可以建一个小电站。 
    1980年的一天,苏新添把族中老人找来,大胆地提出了办电站的主张,人人赞成。可是建电站需要钱啊。苏新添一锤定音:“大家出钱,我带头,出2万元!”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美岭。大家纷纷把卖猪的钱、嫁女儿的钱拿出来,凑足了8万元。苏新添更是总共拿出了5万元血汗钱。 
    这么多年过去后,村民谈起这事还激动不已:“那时钱大,要不是心里有众人,有公心,谁会那么做?” 
    那时,尚无进村的公路,几吨重的发电机,他们先是用竹排放运,然后用肩扛,前边的人碰到沟沟坎坎,就挥镐临时挖道,后边的人“嗨哟嗨哟”喊着号子抬着机器蠕蠕前进。人手不足,苏新添自己上阵砌石垒坝,与大家一起肩挑手搬,硬是把原本必须用汽车拉的重设备抬进了村。 
    苏新添带领着美岭人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一年多的拼搏,1981年底终于在村边的溪旁建成了第一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40千瓦。美岭第一次亮起了电灯! 
    建水尾电站的过程中,美岭人深深感觉到了交通不便。1981年,国家林业部门拨款,修通了一条从一都到三岭的林区公路。但是这条公路的终点下口阪离美岭还隔了几个山头,美岭和外面的世界还隔着那么一大截,依旧是封闭。 
    1984年,苏新添厚着脸面到外乡找朋友借了3万元钱,付了筑路工人的工资后,还在大年三十挨家挨户给乡亲分发过年钱,并动员乡亲过完年全力以赴把未修完的路修好。 
    第二年,路修好了,大自然的封闭终于被打破了。不少人说,修这条路,应是美岭村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从此,美岭真正从脱贫致富的路上起步腾飞……

60岁以上老人,至少月领800元养老金

    苏新添和美岭党支部一班人并不满足,他们要跳出美岭,发展美岭,做更大的文章。1992年下半年,他们着手进行市场调查,发现水泥需求量的潜力会越来越大。美岭距漳平县石灰石产地只有20公里,苏新添心中就有了新的主意,把目光瞄准到水泥厂上。 
    说起建大厂,一时沸沸扬扬。有的人说苏新添是头脑发热,更有人断言苏新添会失败。但苏新添相信自己的眼光,这个认准理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人,不顾外界的冷嘲热讽,愣是风风火火干了起来。
    毫无经验的“乡巴佬”办水泥厂,本来就是件稀罕的事,建厂伊始,他们又遇上了资金短缺、设备紧张、技术不足三大难题,一时间陷入窘境。 
    苏新添并没退缩,他带领党支部一班人发动乡亲们同心协力渡难关,逐步解决了资金问题。他们又寻求与南平水泥厂的技术合作。 
    为建好这个大厂,苏新添几乎每天吃住在工地上,即使外出办事,无论多晚都要赶回工地;就是生病了,也顾不上打针吃药。由于病累交加,他三次昏厥在工地上,被送往医院输液。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12月26日,这个闽南最大的水泥厂终于一次性点火成功。事实证明,苏新添当初的决策是对的。 
    美岭水泥厂1994年一投产,产品便供不应求…… 
    美岭水泥厂的建成,也成为美岭经济发展的一座丰碑,标志着美岭迈出了向外界寻求拓展空间的步子…… 
    如今的美岭村集体企业——泉州美岭集团有限公司已拥有美岭水泥有限公司、美岭人造纸厂、美岭热电厂等多家下属企业,集团固定资产30多亿元,员工5000多人。去年,美岭全村农业总产值达16.5亿元,村财2.5亿元,上缴国家税金5000多万元。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还可以领取800元以上的养老金。

“我们的孩子都要好好读书”

    这几年,让老苏最操心的事情,不是集团的经营问题,而是美岭的教育。 
    老苏说,他一直忘不了自己读书少而留下的遗憾。所以为了让美岭的事业后继有人,他在莲花山麓推出了400多亩平地,投资8亿多元建了一座从初中到高中的学校。 
    老苏说:“我把学校办在美岭,就是让孩子们不易受外界杂事的干扰,专心致志读书。既然我建一流学校,当然要收一流学生,是好学生我不但不收学费,还要奖励他们,好学生能考上重点大学,美岭集团还要包他们读大学的学费……” 
    我们在美岭见到李芳,这位曾经接受老苏资助读大学,又重新回归美岭集团工作的女生,她的话仍能够代表很多人的感谢——“苏校长,我们这些学生都不会忘记他的恩情……”

外出办事,常是一袋方便面充饥

    为建电站,苏新添拿出了自己挣的全部血汗钱;修公路时,他带头跳进冰冷的河水里,冻僵了双腿;在建水泥厂的工地上,他三次累昏过去,两次被送去医院抢救;为了村子的发展,他连续十几个春节没有和家人一起吃过团圆饭…… 
    村子富裕起来后,苏新添仍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本色。外出办事,他从不住高级饭店,常常是一袋方便面充饥…… 
    村里人告诉我们,他们都为身为美岭人而觉得自豪,而他们最骄傲和幸运的就是,他们有老苏这样一位实心实意带领大伙致富的领路人。

新闻来源:海峡都市报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12-03-29 11:51:48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