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腐败案吹响高校反腐“集结号”

作者:廖君 刘佳婧
  近日,百年学府武汉大学曝出腐败案,因涉嫌在基建工程中巨额受贿,原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原党委常务副书记龙小乐被批捕。这是教育部直属高校近年揭出的又一起贪腐要案。
    陈、龙不是全国高校落马第一人。近年来,各地大学腐败案件频繁曝光,本为学术“净土”的高校缘何成为腐败案件频发区?

武大腐败案激起千层浪

    由于案件尚处于侦查过程中,检方未能提供详尽案情。知情人士透露,检察机关是在调查一家民营企业的案件时,陈昭方、龙小乐作为关联人被调查。检方初步调查发现,陈、龙涉嫌受贿的金额至少有数百万元。
    作为全国知名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武大腐败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武大一位研究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反腐反贪工作的强力执行有助于学校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秩序,有助于广大师生的团结,有助于学校长期的发展。我国高校在教育产业化过程中有较多的漏洞和隐患,应当引起教育监管部门的警惕。非法办学、二级学院、甚至新生录取等多项环节中,都有很大的权力监管缺失空间和灰色空间。

高校成为职务犯罪新的高发区

    高校是教书育人、培养国家栋梁的地方,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应当成为典范。但现实是,高校成为职务犯罪新的高发区。
    据了解,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学屡屡曝出腐败案件——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吴世明因受贿罪被判10年、南京财经大学原副校长刘代宁被控受贿160多万元;湖北近年已有五六所大学的主管官员因腐败落马,包括湖北大学原副校长李金和等;陕西近3年已查处80多宗大学经济案,倒下7名厅级校官……这些教书育人的管理、实施者成为阶下囚,落马官员人数之多,腐败金额之大,违法违纪情节之恶劣,都前所未见。
    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说,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以前被认为是“清水衙门”的大学,参与市场的机会和活动领域日益拓展,可供调配的资源日益增多,高校腐败也日趋集中于基建、采购、后勤和招生等4大领域。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落马的大学高官,七八成以上是因在基建工程招标时受贿。同时,由于大学变成市场主体,但监管体制没改变,集官、学、商于一身的大学官员,在教材集中采购、招生、后勤服务等众多环节,也可轻而易举地找到中饱私囊的机会。
    为什么高校总出现腐败问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乔新生说,教育部管着1000多所高校,其中部属高校几百所,都是委托当地教育部门代管,由于级别关系,当地教育部门无法管,导致部属高校和校领导管理失控。
    武汉一高校教师坦言,一方面高校内部的纪检监察部门根本监督不了自己的党政领导;另一方面同级和上级党委的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往往是在东窗事发之后才介入调查,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半拍。

理顺高校监管体系迫在眉睫

    随着我国高校独立法人地位的确立,高校在招生录取、经费使用、机构设置、建设项目安排、设备物资采购、干部聘任和奖金分配等方面拥有的自主权越来越多,高校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一所大学校长,身兼教育家、企业法人、行政领导三职于一身,他的权力是不是太多太大了。不同的身份,对应着不同的监管部门,其教育属性、行政属性和市场属性如何综合监管,这对于高校隶属的教育部来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冯桂林研究员表示,近年来,包括湖北在内,全国各地高校腐败案件频发,分析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高校监督空白,对高校领导监督还处于真空地带。一些高校师生敢怒敢言但起不到什么效果。
    有关人士建议,必须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健全领导班子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对财务、基建、采购、科研经费、校办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校务公开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最关键的还是要约束权力、监督权力,消除对高校、高校领导监督的空白地带。

新闻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苏水良

加入日期:2009-10-14 11:48:59

CFHXZZS®  财富海西茗茶®  书识苏识®  香宵玉窍®  福苑社®  苏福水清良茶®

财富海西 版权所有   E-mail:33958373@qq.com 

Copyright © 2019 财富海西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4783号-1